关于开展2012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1-09-22      访问次数: 216

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体育局《关于开展2012年度安徽省体育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皖体政(201111)文件通知,2012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于将于2011930日启动。现将具体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1、项目类别。2012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设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

2、申报指标。我校最多可申报数为10项。

3、申报资格。在研省管体育社科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申请重点项目的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申报一般项目的负责人须为已获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青年项目年龄在39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以下的青年学者。

二、注意事项

 1、每位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两个以上项目的申报。

    2、重点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1-2年,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1年。

  3、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接受个人申报,申报人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由本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认真审核后统一报送。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申请者个人三年申报资格和申报者所在单位两年申报资格。申报项目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位,需同时提交本单位申报项目目录,加盖科研管理部门公章。

  三、材料报送

项目申报需提交《申请书》2份原件,《活页》(与《申请书》中的项目设计论证栏目内容一致)一式6,单独填写,夹在《申请书》封底前。《申请书》与《活页》要求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4纸双面印制。请与11月2日将电子稿与纸质稿提交到科研处张世能处。

特此通知

 

附件:1、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doc

      2、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设计论证(活页).doc

 

                           

                         2011922

 

 附件1

2012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2012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将继续以服务体育实践、促进体育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宗旨,制定2012年度课题指南。指南所列只是对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提示,申报的选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深化、细化,尽量不要使用指南中提示的研究方向作为申报课题的标题,以避免申报题目的集中与重复;申报选题在论证中要注意基础理论研究、对宏观问题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区别和特色,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一般化和同化研究;鼓励针对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敏感问题的研究;鼓励围绕相关问题的中外比较研究;鼓励在内容和角度上有所创新、填补空白的研究。

2012年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和方向:

1、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研究;

2、体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互动关系研究;

3、中国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发展体育事业的政府公共职能研究;

5、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6、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及标准体系研究;

7、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8、新时期深化体育改革的目标、方向与实施路径研究;

9、城乡之间、区域间体育协调发展研究;

10、《体育法》修改相关问题研究;

11、体育理论建设与创新的研究;

12、繁荣发展体育文化的目标、方向与实施路径研究;

13、建设体育强国中的群众体育指标研究;

14、基层群众体育组织研究;

15、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

16、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及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研究;

17、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

18、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管理系统的研究;

19、运动项目协会和总局项目管理中心在全民健身推广和普及中的职能和作用研究;

20、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研究;

21、青少年体育工作中政府与社会、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能研究;

22、民族传统体育国际推广与普及研究;

23、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24、我国竞技体育内部各门类均衡发展研究;

25、《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重点、难点研究;

26、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价值与评价体系研究;

27、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

28、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研究;

29、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配置、开发与流动研究;

30、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研究;

31、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机制和举办模式研究;

32、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综合效益研究;

33、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综合治理的措施研究;

34、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领域的社会学、行为学、法学、伦理学研究;

35、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36、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业余训练阶段的有关问题研究;

37、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研究;

38、发展体育产业在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39、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研究;

40、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研究;

41、体育场地、设施、用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42、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43、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44、公共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与运营研究;

45、体育产业统计制度研究;

46、体育产业区域合作机制研究;

47、我国体育人才队伍现状及培养研究;

48、体育对外交往研究;

49、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多元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50、新时期运动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构建

 
 
黄山学院-科研处联系方式
地 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  邮政编码:(245041)
Address:No.39 Xihai Road.Tunxi District Huangshan City.Anhui Province,P.R.C
电 话:0559-2546636 ,2546605 传 真:0559-2546636 
电子邮件:kyc#hsu.edu.cn(发送邮件时@请#用替换)